2025年4月26日,由国际传播与艺术学院和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学子联袂打造的原创机器人剧秀《海潮秀——智耕科潮》,在第三届海南大学大学生科技文化节上精彩亮相。这场跨越学科边界的表演吸引了众多师生驻足观看,不仅延续了春晚机器人表演的热度,更是掀起了校园里对机器人技术的探讨热潮,以教育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独特视角,诠释了机器人技术的创新应用方向。

科技与艺术的跨界融合
《海潮秀——智耕科潮》由国际传播与艺术学院曹舒秀教授担任艺术指导,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张卫东教授、贾泽华老师负责机器人技术指导。
在“智耕科潮”中,首次融入了机器人走秀表演环节。轮式机器人灵活地穿梭于舞台之上,与演员们默契配合,以自定义动作编程演绎了独特的“科技时装秀”。有的机器人模拟农作物播种,有的模拟喷洒农药作业,还有的背负着数字化种植设备,象征智能农业的未来图景。机器人通过精准的动作控制,完成了一系列复杂的表演任务,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未来科技世界,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这一走秀设计不仅体现了机器人灵活运动控制和情境适应能力,更以富有创意的方式与当代艺术相结合,展现了科技与人文碰撞的魅力,展示了海南大学在机器人技术领域的创新应用成果。

技术创新亮点纷呈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贾泽华老师说“这些设备不是实验室的摆设,而是真正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海潮秀——智耕科潮》将海南大学自主研发的五类机器人系统深度融入剧情:在农业模拟教学机器人“耕”的AR投影中,虚拟稻穗随村民手势生长;AI教学终端“学”突破网络限制,在祠堂停电时自动切换离线课程;物流编程训练模型“运”化身山路运输指挥官,实时优化物资配送路径;3D打印教学机“创”复原古建雕花,让传统技艺在数字建模中重生;文化互动机器人“和”则以全息投影演绎非遗民歌,实现科技与文化的双向赋能。

未来展望
《海潮秀——智耕科潮》以乡村科技振兴为背景,通过性格鲜明的角色冲突和生动的情节,探讨了科技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之道,剧作以艺术化手法呈现了海南大学科技赋能生产力的实践成果。许多学生表示,这场机器人剧秀不仅让他们感受到科技的魅力,更体会到科技如何与人文关怀相结合,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新思路。一位观众感慨道:“机器人不仅能跳舞,还能演戏,更能传递深刻的社会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技术创新!”
张卫东教授表示,《海潮秀——智耕科潮》是海南大学在智能机器人应用领域的一次重要探索,未来将继续推动科技与艺术的深度融合,为培养跨学科创新人才提供更多实践平台。此次演出为探索科技与艺术结合的新路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激发了同学们对科技创新的热情,为智能机器人的应用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供稿:贾泽华
编辑:贾泽华
审核:邓秀成 唐浩